您好!欢迎您访问德昌祥药业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企业新闻

姚厂发:找寻百年老号的文化自信

发布时间:2015-05-25 | 浏览:3840

  2000年世纪之交,注定会有许多不平凡的事发生。
  
  这一年,是贵州医药行业大洗牌的开始。此时,在贵州医药行业打拼了10余年,年仅34岁的姚厂发已是知名药企——贵州汉方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,担任公司副总经理。
  
  这一年,刚满一百周岁的老字号药企“德昌祥”改为民营,3年后被汉方集团并购。
  
  人生如局,姚厂发与“德昌祥”就此共谋一局。
  
  破局
  
  贵州是全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,全省共有中药材品种4802种,居全国第2位,成就了“黔地无闲草,夜郎多良药”美誉的同时,一批批因药而生的企业也从这遍地灵药的土壤中生长而出。创立于1900年的贵阳德昌祥制药企业,是贵州最早的制药厂,也是贵州现存最早的工业制造企业。
  
  如果说鸦片战争以来,许多企业在一枯一荣间称之为代的话,德昌祥1900年至今的百多年历程可评之为纪。“纪常与恐龙之类的庞然大物相连,比如侏罗纪。然而,经历了一个世纪轮回的德昌祥要长成‘大恐龙’尚待时日”。姚厂发认为。
  
  据了解,尽管2003年汉方集团成功并购德昌祥,但因长期的国有体制贯性始然,并购的最初几年里,由于文化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方面与并购方存在巨大差异,以至于派驻人员与德昌祥原有主要班子成员的冲突和矛盾不断激化,整合几近失败。公司销售收入很不理想,已连续多年亏损。
  
  2006年,姚厂发临危受命出任董事长接掌德昌祥。
  
  “对冲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和市场的压力,有两种姿态,一种是做被动的鸵鸟,另一种是主动自我革命,建立激发内驱动力的企业体制。”姚厂发给出药方:重构符合市场经济思想价值观念,寻求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,重塑以“德”为主线的企业文化。
  
  如果只基于自己少量的市场占有率赢得更大发展,无异于拔自己的头发脱离地球。更何况企业的发展必须与市场运营手段和现代管理制度相匹配,只有一只轮子的德昌祥怎么能长久平衡可持续行驶? 姚厂发的思考进一步展开。他认为,一个百年老字号在自我的发展中,也需要一个改变的过程。这种改变将着重体现两个回归即:企业文化的回归与超越,改革改制以做到真正的市场回归与创造。通过二者的回归,不断形成企业以及员工的文化自觉,加强对产品和市场的研判能力,做到知已知彼,以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。
  
  几经波折,德昌祥最终找回了主动的起点,自信的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。
  
  回归
  
  据史料记载,早在明成化年之前,贵州就有了管理中医的政府机构,但中医事业发展依然缓慢。1900年,清光绪二十六年,杨德轩和刘辅臣创办了药铺,命名为“德昌祥”,寓意“以德为本,昌盛吉祥”。
  
  最初,德昌祥主要以经营地道药材及成药为主、名医坐堂看病为辅,是国内颇具影响力的知名商号。1938年,向制药转型,成立德昌祥制药厂;1955年,公私合营;1967年,德昌祥更名为贵阳中药厂;2000年,国营贵阳中药厂改制,更名为贵阳德昌祥药业有限公司。2003年,德昌祥归入同是制药企业身份的汉方集团旗下至今。
  
  在姚厂发看来,这既是企业的发展历程,又是一段历史的记忆,更是民族经济发展的活的见证。其独有的文化内涵是德昌祥拥有的核心优势,诚信、童叟无欺、不偷工减料等,这些都是德昌祥一直在坚持的品格,却往往又被忽略掉了。为此,姚厂发甫一上任便果断动刀切口,去掉国有体制的一些消极思维和行为,用整整5年的时间,让企业回归本真。
  
  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拱之。”姚厂发经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。于他而言,为政要讲德,为商更要讲德。当市场经济进入成熟阶段,商业对契约规则的呼唤、社会对高尚精神的需求越来越强烈,传统道德将会受到重视和尊重,一个忽视商业道德的企业终不会长久。在他看来,企业在发展过程中,不仅不能逾越德的标准和底线,还要以德作为指导企业行动的依据。这就是企业的价值观所在,这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与员工一起共同形成的追求目标和行为准则。企业在逐利时,不但要遵纪守法,还要遵守一些超乎法律之外的道德准则,比如诚实守信,公平待人、照顾公众的利益等。
  
  姚厂发进一步诠释:德昌祥的“德”文化可以从两个层面来阐述,一是企业层面,它具体体现在“以德制药,以德治业”的经营理念中。一定要坚守商业道德,不取不义之财。所制造药含量真实,疗效确切。以德制药,德在药中。同时,企业要守诚信,施仁爱,遵礼仪,明是非,以德治业,内求业昌人祥,外求互惠共赢;除病健民,扶弱济贫;二是员工层面。它体现在员工修养方面。倡导德昌祥人要内修五德,从“忠、诚、仁、廉、俭”五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,处理好内部关系,做一个优秀的公司员工;外修五德,从“信、义、礼、智、勇”五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,处理好外部关系,做一个出色的企业代表。
  
  “纵观德昌祥历史,之所以每一次都能度过严寒,凭的就是坚持制药和以德制药。”姚厂发认为,这就是德昌祥企业文化的精髓。德昌祥自成立以来,尤其注重质量问题。坚持选用地道药材、优等原辅料。严格执行工艺要求,不偷工减料、不缩减配方,不浮躁、不追风、一心只做好药。在原料采购方面,除了实施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质量外,还聘请药材鉴别权威专家再次进行质量把关。与此同时,还积极建设GAP药材种植基地,在更好的从源头保证药材质量的同时,也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。
  
  “一百年的企业坚守的是什么、沉淀的是什么?我想,首先坚持是传统的中国文化,这个传统的中国文化,就是我们坚守了道德的底线。到今天为止,‘以德制药,以德治业’的企业文化已然成为了德昌祥发展的灵魂所在。”姚厂发坚定地说,“我相信,任何时候,德昌祥都能以‘问诊天下’的胸怀和‘药济苍生’的悲悯,承担起振兴民族医药产业的重任。 ”
  
  创新
  
  有数据统计,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排行前100位的企业总价值超过1万亿元,平均每个老字号的品牌价值高达100亿元。与此同时,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所带来的需求、喜好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挑战等所带的难题也考验着众多“老字号”。
  
  德昌祥则正走在一条由传统迈向现代的平衡木上。现实的环境并不容乐观,其中有着相当的的风险。要迈过这一段险路的保障是手中的那根平衡杆,它的一端叫传承,另一端是创新。如何把握好两者之前的平衡,考验着领导者的智慧。
  
  姚厂发告诉记者,一直以来,德昌祥药业遵循传统文化,不断吸收中医药文化精髓,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,一直保持中医药理念和临床应用的特征、特色和优势,为进一步发扬光大传统中医药,德昌祥药业不断开拓创新,实现基于传统中医药又超越传统中医药的模式,依靠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手段,遵守严格规模标准,研究出优质、高效、安全、稳定、质量可控、服用方便,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。
  
  以德昌祥的拳头产品妇科再造丸为例,其为近代名医王聘贤先生所创,内含42味中药材,组方奇特,在其75年的生产销售过程中,德昌祥药业不断对该药品进行研究创新,特别是近年来更是加大力度持续地提升产品工艺和质量。2003年,德昌祥药业与贵阳医学院、贵州省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合作,对该产品的药效学、急性毒理学、新适应症临床验证试验及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,历时两年,完成了相应研究工作;2004年,妇科再造丸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;2011年,启动实施该产品的二次开发研究项目并稳步推进。
  
  随着近年来中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,德昌祥药业在保存着传统手工制丸、母鸡油酥三七等传统工艺的同时,还在老药新用、二次开发研究、濒危药材替代等方面发力,进行产品的深入研究。同时在原有技术设备的基础上,采用液相测定含量,引入指纹图谱技术,更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,采用微波消解加强生产中第一个环节的可控性。另外,为保证中药材的地道性,德昌祥药业在贵州省建设药材GAP基地数万亩,并还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。近年来,光研发创新投入资金已累计达数千万元,拥有片剂、胶囊剂、颗粒剂、丸剂、散剂、合剂、糖浆剂、气雾(泡沫)剂、煎膏剂等十二种剂型。
  
  2014年9月,由贵阳德昌祥药业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“民族药产品的研发与技术提升”课题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支持。其子课题“苗药芪胶升白胶囊技术改造及再评价研究”第一次入围国家“重大新药创制”项目,这为德昌祥民族医药品种提升与二次开发迈出重要一步, 此项研究就是从组方原料、制剂工艺、全面质控、药效学评价、临床再评价上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链条,进行全方位创新,建立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平台,形成支撑我国民族药自主发展的技术体系。对贵州乃至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  
  依托“苗药芪胶升白胶囊技术改造及再评价研究”项目,立足现有的民族药品牌,加大科技投入与研发,为德昌祥打造成大医药集团的构想搭建了平台。正当德昌祥为构建大医药平台频频出手之时,贵州将称之为‘姊妹篇’的大数据、大健康作为经济重点发展战略,则为德昌祥谋变数据时代深耕大健康创造了机会。
  
  “多年洗礼与沉淀,流传下来的一张张古方,积累下来的忠实用户群,是德昌祥的一笔宝贵财富。德昌祥的百年发展史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黔药发展大数据。”姚厂发表示,如何在这样一个数据时代掌握先机,让大数据成为创造财富的加速器,谋求更大发展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德昌祥将要研究的重要课题。
  
  为此,德昌祥提出了“传统国粹现代化,民族瑰宝世界化,传统行业电商化”的新战略。并率先在贵州制药行业推出“德昌祥中医药传习馆”,通过互联网手段,线上传播、线下体验。凭借贵州丰富的中药材原产地资源向精制黔药产业的目标进军。
  
  据了解,德昌祥在全国中医药行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。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、中国中药协会、中国中医药研究所的支持下,德昌祥发起推动,整合国内中药制药九大老字号、近百家中医药传统诊疗馆、近1000家终端经销商单位、数十万家终端药店中医药专柜等,集科研、种植、生产、医疗、批发、零售等六大业态,打造庞大的中医药全产业链资源聚集体。而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,德昌祥将围绕健康和养生,形成一系列为百姓健康服务的产业。在中药材种植方面,拥有丹参、桔梗、黄精、血人参等药材基地近万亩;对苗药血人参开展了野生驯化和规范化种植研究。而种植出来的药材,一部分供应给工厂生产药品,另一部分将开发成养生产品,比如茶饮、饮料等等。同时,公司还计划发展养生馆和大药房,作为德昌祥产品的展示地和德昌祥文化的体验地。
  
  “在做好现有品牌的同时,德昌祥将完善种植、加工、研发、中药养生产业链,使公司形成种植、加工、生产、销售、养生等大健康产业发展格局。”姚厂发说。
  
  德昌祥的大健康布局已然落子。
  

  人物名片:姚厂发,工商管理硕士学位,曾任铜仁中药饮片厂供销科科长、工会主席、副厂长以及贵州汉方制药总经理,现任贵州汉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、副总经理,贵阳德昌祥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