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!欢迎您访问德昌祥药业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企业新闻

良知是魂

发布时间:2017-07-21 | 浏览:4001

百年老号德昌祥由刘辅臣、杨德轩于1900年在贵阳创立,历经117年历史洪流的冲洗,穿越一个世纪的烟云,几经磨难,于今仍巍然屹立,历久弥新,成为贵州最早的制药厂,贵州现存最早的工业制造企业。在遭遇1924年湖南天星桥药材被抢、1939年日军轰炸、1992年虎骨风波、企业体制多次变更、国家经济政策改变等波折下永不言败、自强不息、审时取势、淬火成钢、触底反弹、传承创新、延绵不绝,这是何等曲折坎坷,弥足珍贵的发展轨迹。在任何挫折点,德昌祥人始终没有放弃从医之道,心系众生,秉承良知,恪守诚信,以德为本,坚持货真价实,童叟无欺,选择优质原料,生产疗效产品,立志成为中国专业化的中药制造企业。百余年来,德昌祥坚守德商,坚守德心、德性、德行。

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可能一帆风顺,如历史潮流和人的一生有大起大落,有兴衰变幻;而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,明耻辱,意当下,寻机遇,谋长远。我们每每了解这些企业历史,看的是故事的表面,知的是过程的艰难,读的是企业的辛酸,而历史沉淀最终想要留给我们的是——文化,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的文化。

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,连接上下,延续古今,同时影射于经济、政治、艺术的方方面面,更在潜移默化间影响与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。如果斩断了文化,人类将是无源之水,社会将是无根之木,无从发展。文化可以兴国,它是企业、团队、个人的软实力,亦是竞争力。若组织架构是企业的手足,那文化内涵便是心脏;若规章制度是企业的肉身,那企业文化的宗旨和追求便是企业的灵魂和基石。一言以蔽之,文化内涵是企业这条将飞之龙的点睛之笔,不可或缺。

企业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,并为全体成员自觉遵守和奉行的企业经营宗旨、价值观念和行为、道德规范的总和。每位员工都要深知怎么做是对企业有利的,它是企业的灵魂,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。优秀的企业文化,是树立以人为中心,以文化引导为手段,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,向社会公众展示企业的精神风貌、价值观念、管理风格和良好的经营状况,为企业树立信誉,扩大影响,从而提升企业整体形象,增强企业竞争力。

从2007年始,德昌祥重建“德”文化, 践行“以德制药,以德治业”的经营理念,“忠、诚、仁、廉、俭”做人的内在修养,“信、义、礼、智、勇”做人的外在修养,奉行“快乐、尊重、双赢、土壤”文化等工作基准,承载并坚守着一个国家的商业信仰,沉淀为一部底蕴深厚的文化史,尊重人性,以人为本,引领员工不管是在工作上,还是在生活中随时随地皆见修行,“道在险夷随地乐,心忘鱼鸟自流形”,指引他们重新认识自己,认清自己,真正欣赏自己,逐渐明心见性,知行合一。

企业每年不定期组织员工旅游、各种户外活动、团队拓展活动、年终团拜会等,让员工有作为德昌祥人的幸福感、归属感、快乐感;举办演讲比赛、运动会、健步走等活动丰富员工生活,提升身体素质、激发斗志热情;外送优秀员工、中层干部出国取经,或去学校,企业参观、学习、深造;承办汉德商学院,培养敢于付出、敢于奉献、渴望求知的员工,为企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血液;关注民生,热心公益事业,扶弱济贫,以捐赠、捐款、赞助等方式积极反馈社会……

然,值当下,我们在企业谋职位,求发展,作为众多员工中的一位,在其文化的熏陶下是否感同身受,身体力行,与其文化的精髓步调一致,价值取向同道,人生归途同路。是否对企业有认同感、责任感、使命感,是否心存感恩,全力为企业效力?对企业文化的解读,如若泛泛而知,今日记之八九,明日丢之三四,思想与行动脱节,甚至背道而驰,终究做人的原则、底线、道德在无声无息中丧失。如果没有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、参与感、就不会有主人翁意识,始终认为是在打工,简单为了薪资而工作,不会对企业的发展有担当、有奉献精神,一旦有规则允许你不用付出那么多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报酬,那必然选择少付出、本职工作马马虎虎、得过且过,甚至于推诿踢皮球、更不会主动承担工作之外的事情。个人能力难以发挥的同时,企业的执行力也大打折扣。

文化是一剂心灵良药,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,是无需提醒的自觉,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,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,即为良知。良知是什么?良知就是人的天性,是心的本源,知是知非的天然判断依据,人人都有,不必外求,心中自有定盘针;良知也是本心,符合本心的就去做,不符合本心就不去做。人性本善,习气是恶,要发扬光大的是善良的人性,要疏导和消除的是个人的私欲和杂念,要战胜的是每个人自身的傲慢和懒惰的习气。惟有正心诚意、克己复礼、省察克治、反诸求己、去除私欲、慎独自律、坚守道德理性、树立为己之心、利他之心,修身造命,才德尽全,止于至善。

我们的所言所行折射的不仅是个体上的“我”,而是一个企业的形象,一个时代的缩影,还是一个国家、乃至一个民族的真实写照。尽职尽责,以企业利益为前提,大公无私,顾全大局是为“忠”;实事求是,表里如一,无私奉献是为“诚”;团结协作、尊重包容、好施恩德是为“仁”;一身正气、两袖清风是为“廉”;爱惜有加,点滴节约是为“俭”……这是“德昌祥”历经风雨飘摇淬炼的企业文化,它更是一部精神文化,指明我们做人的方向,应兼备的德行。文化我们都知,良知我们都有,道理我们都明,而知是一种本能,不虑而发,我们的心中有良知,为人处世,就必须要发自本心,为善去恶。何为恶?起心动念处但凡有一丝违背道德、伦理、原则、标准的念头即为恶,工作偷懒、带情绪、摆姿态、缺乏耐心、私心妄念、没有责任感、不尊重他人是为恶,不行孝道、不思教导、为气所动、闲思杂虑、不仁不诚不忠不义亦为恶……已有之恶需逐步改过,力求至善;未有之恶从源头上根除,一念起就要立刻根除。如此,良知尽显,一心正念,以知促行,以行促知,所想和行动一致,知行合一,心理合一,方能把企业文化的精髓融入我们的骨血,发散于工作、生活之中。

一个企业即使发展规模空前庞大,而无良知、宗旨、使命和追求,那膨胀之时,也就是将倒之日。小胜靠智,大胜靠德。德薄而居高位,是祸到临头的前兆。古往今来,己不立而能立人,己不达而能达人者,未之有也。做一日人,便不可一日不讲修养;一息尚存,功夫不容稍懈。注重内心的知识、涵养、修为,事上磨练,锲而不舍,精进不已,把这一生的价值最大化,做利他、利于社会的事,才是生命的质量,大道至简。如果不能实现内心的丰盈,人格的圆满,所有的执著都是虚妄。

文化引领良知,良知指导实践,譬之如行舟得舵,平澜浅滩无不如意,虽遇颠风逆浪,舵柄在手,可免没溺之患。先贤有云“仁而不能守,虽得之,终必失之。”一百年风雨兼程,于生命发端出涌仁爱,以德为本,德行天下,着眼长远利益,悬壶济世,健康为民,心系社会责任是“德昌祥”的良知,企业如是,吾等应如是!

良知是魂,魂魄去之,何以能久!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,让我们持守一颗初心,一路同修,一路共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