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
2015年6月的一天半夜,枕边手机突然叫个不停,吵醒了睡梦中的熊成洪。一接通电话就听见那头急吼吼的声音:“熊主任,烧咯,烧咯!”值班安保口中的“烧咯”,指的是车间里那台崩解仪,此时此刻,这台失控机器中的加热管由于长时间工作已经烧得通红,仪器里的水早就烧干了,加热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制造出浮在整个车间上空的水蒸气云,由于水汽太浓甚至引发了烟雾感应器,值班安保闻讯赶来,这时厂里的人方才如梦初醒。
接到电话的熊成洪手忙脚乱的爬起来,连打许多通电话,首先安排人把已经烧的通红的机器断电关掉,接着通知值班人员检查受损情况和排查关联隐患,最后回复被惊动的其他部门——“事故情况不严重,不用担心”,神经紧张的打了几小时电话,这才把事情平复下来。
不过加热管确确实实的是报废了,由于事故主因是仪器故障,熊成洪因此被罚款200元。
像这样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,神经时时紧绷的日子,熊成洪过了两年多。
1
车间主任是最累的。——这一信念在不同岗位上轮换过的制造从业者心中,已成为共识。
2014年9月份,还是固体车间主任助理的熊成洪得到上一任主任推荐,接替了车间主任的位置。他把这看做职业生涯的一次前进,却没预料到这份工作带给他的压力。
2015年,距离德昌祥GMP换证认证还有300多天。
为了更新认证,厂里需要完全停产做全面改造,为了应对此事,生产部安排了高强度的大加班,一直持续到下半年停产。整年的产量压缩到上半年来做,平均一个月要生产2万件药,其中一半出自熊成洪管理的固体车间。片剂颗粒胶囊丸剂散剂——固体车间拥有最多的生产线,而如何把手下50号人放在各个生产线里安排得恰到好处,成了熊成洪每天都要头疼的问题。在一些行业顶尖的制造现场,已经实现了全流程流水线自动化。一条线上几乎没有操作员。而德昌祥部分流程还是以人力为主,大量使用手工工艺,人员其实是产品控制里最大的不稳定因素,也是车间管理困难的根本原因。想改善这种情况,熊成洪相信未来的改造方向一定是自动化。
这半年里,熊成洪感觉自己没有一刻停下来过,刚把上一批成品送出厂,下一批计划的单子已经堆在桌子上,有时候闭眼稍微休息一会,醒来竟一时分不清自己是在车间还是在家。车间日夜开工,忙碌几个月,这才送走了最后一批成品。熊成洪望着物流货车驶去,松了一口气。
这口气没松太久。
GMP改造紧随其后,马上又提上日程,熊成洪再次全身心扑进改造事宜。2016年春节初三,熊成洪的儿子呱呱坠地,抱在手里就看了一眼,初五他又回到车间开始上班。
春节收假后认证团队就要来了,留给厂里的时间已经不多,大家的弦都绷得特别紧,所有人都在思考同一件事:如何通过认证审查。还是加班——补资料,查隐患,改工艺。以至于当真正通过验证后,一下子放松下来熊成洪还有些不适应。
2
两年下来,熊成洪想换一个环境,正好根据公司安排去了生产部负责调度,工作强度比车间主任低一些,更注重全局统筹。但他心里觉得,这仍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位置。17年年初,他工作调整换到技术部,负责对于现有品种的工业研究和生产过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。在这里,他找到了自己的舞台。
2016年,参茸鞭丸在GMP换证之后,经历过一次工艺大变更。改用乙醇制丸工艺,提升了它的崩解性能,换句话说,消费者服用的时候更快更容易吸收了。
坤宝丸偶尔会接到少粒的反馈,一袋丸剂按照规定重量来说50颗刚刚好,因为手工泛丸会造成重量浮动,可能48,49颗就足够重了,想多装都不行,不符合药品规格,但有的消费者不知道这件事,只会数到颗粒数不足,跟着就来投诉:“厂家怎么缺斤少两呀?”发现这个情况,技术部研究后决定把手工泛丸改为机制丸,所谓泛丸,即是在包衣锅内加入药粉,水和蜂蜜,均匀混合制型,之后层层裹粉做出的药丸,这是中药里最传统的丸剂制造方法,缺点是重量不稳定且出现异形就要返工。而机制丸则使用炼蜜和药粉混合炼制,在标准设备的控制下,柔软度和重量都更稳定,尾料问题也基本解决。
德昌祥安宫牛黄丸问世以来,不时收到口感偏硬的市场反馈,技术部分析之后认为是水分蒸发导致,于是首先尝试的是加强生产管控,接着对成份中的炼蜜也做了升级,最关键的是通过实验重新设计药丸外表层,达到隔离效果,从而锁住水分。在新工艺的加持下,新批次的安宫牛黄丸软硬度目前没有一例出现问题,但熊成洪还在继续观察,他的野心是保证三年保质期甚至更长。
通过这几次工艺改进的成功,熊成洪认为自己找到了与性格相适应的工作。进公司的第一年,他在质量部QC做实验,而现在同样面对实验室,他却有不同的感受。对他来说,做技术研究比做质量检验有更多乐趣,质量检验只是为了证明合格与否,但技术试验不会知道结果,有时候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,所以熊成洪做试验时很期待每一次结果。
在技术探索这件事情上,方向是自由的,有时候只是一个灵光乍现,熊成洪就做了一套试验去观察它的可能性,在这里面有一些歪打正着的成分,但也并不是说什么点子都值得一试。在这个领域首先要看要学,掌握了大量经验和数据以后,这些想法通过潜意识的整合,最后表现为意识的灵机一动。另一方面,技术又是一个全面考虑的复杂过程,每一个变量都要考虑进去,一点扰动被放大最终影响整个试验,有时候刚刚把新成分刚刚加进去,药丸就凝成一团,实验结果不仅和预期不一致甚至可能完全相反。所有这一切,对熊成洪都算是“惊喜”,也因此成为他热爱创新技术的原因。
3
妇科再造丸作为德昌祥的当家产品,疗效品质上无可置疑,但药丸开裂却是一个长久困扰德昌祥人的瑕疵。一颗药丸会随着温度变化热胀冷缩,即使只是一两度的差异,也会造成丸心和糖衣温度不均匀,膨胀程度不一致,从而导致开裂,还有就是丸心吸潮膨胀同样会造成开裂。
妇科再造丸的开裂研究,一直德昌祥人无法避开的重要问题。原来的工艺是丸心用羟丙甲基纤维素覆盖作隔离层,然后一层糖浆一层滑石粉的包衣,反复成型,这套工艺只是缓解而没能解决开裂问题。熊成洪接手这个课题后,参考了之前杨飞工程师关于片剂开裂的解决经验,转用混浆来包衣,并根据丸剂调整了配比。但实际加速试验下来,稍有改善但开裂依然存在。
这个困扰日夜萦绕在熊成洪的脑中,甚至在业余的生活里,他依然考虑着解决办法。曾有一次,熊成洪生病买了一些胶囊,药放在手上时他就想,胶囊具有较好的弹性,这种性质是否可以放在丸剂上?如果药丸的中间层具有一定程度的延展性,就可以抵抗热胀冷缩导致的开裂了。生活里得到的种种灵感,都被他一一试验过。
找方法,做实验,失败,再找方法。重复,再重复。
至今为止,他已经验证了15套方案,依然还在改进的路上。
对他来说,探索的过程才是本质,而达到理想的结果,是过程到位后水到渠成的事情。德昌祥是熊成洪效力的第一家企业,而他现在还在这里,留住他的,正是德昌祥对于技术的开放态度,熊成洪的任何技术点子,领导都允许尝试,并尽量给予指导和帮助。熊成洪把他入职时候的质量经理谯政文当做自己的导师,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工作方法,谯经理都没有保留的传达给后辈,让熊成洪少走了许多弯路。
比起管理,他认为自己更适合做技术研究。最有成就感的瞬间,就是提出的方案最终落地实施的时候。熊成洪坚信,在新时代,生产企业的发展必定是技术导向的,这一点德昌祥一定不会落后。
从做质量管理,到做人员管理,再到做产品技术,熊成洪在一个企业完成了自己的职业探索,但他对技术的好奇,永远不会结束。
(完)